美創科技打造縣域醫療災備新標桿|神木市醫院 HIS 系統數據庫分鐘級切換演練實錄
2025-07-02
百萬罰單警示!DCAS助力金融機構筑牢數據安全防線,實現監管合規
2025-06-20
2025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丨《中國互聯網產業綠色算力發展倡議》正式發布
2025-02-07
美創用戶專訪 | 精細化管理:醫療行業數據分類分級的策略與實踐
2025-01-10
容災演練雙月報|美創助力某特大型通信基礎設施央企順利完成多個核心系統異地容災演練
2025-01-10
存儲域
數據庫加密 諾亞防勒索訪問域
數據庫防水壩 數據庫防火墻 數據庫安全審計 動態脫敏流動域
靜態脫敏 數據水印 API審計 API防控 醫療防統方運維服務
數據庫運維服務 中間件運維服務 國產信創改造服務 駐場運維服務 供數服務安全咨詢服務
數據出境安全治理服務 數據安全能力評估認證服務 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服務 數據安全治理咨詢服務 數據分類分級咨詢服務 個人信息風險評估服務 數據安全檢查服務數據要素社消息,8月27日,在2024數博會“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新質生產力”交流活動中,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出席,并重點介紹了數據產業和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兩個政策的起草情況。他表示,我國數據產業正呈現快速增長的發展趨勢,未來幾年有望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
“歡迎大家積極建言獻策,我們也將認真研究吸納,讓政策措施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讓企業有感、市場有感。”陳榮輝最后提到。
關于促進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陳榮輝表示,國家數據局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舉措,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考量:
一、加強數據產業規劃布局。堅持全國“一盤棋”,著重從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鏈協同、推動數據產業區域集聚三個方面,進行點、線、面體系化的布局。突出分類指導,明確數據技術產業重點支持方向,加強區域協同。支持各地方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數據產業引導各地逐步形成協同互補、特色發展的格局。
二、培育多元化產業經營主體。重點培育一批從事數據資源匯聚、技術創新、應用賦能、流通交易、安全服務以及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繁榮數據產業生態。從數據技術創新、資源開發利用、流通交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動態安全保障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部署,支持各類業態創新發展。
四、優化數據產業發展環境。重點從制度標準建設、財稅金融支持、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和支持力度。在文件起草過程中,不少地方和企業建議國家層面盡快出臺數據企業的認定標準,國家數據局將加快推動相關工作,推動數據企業培育體系,為各類要素資源精準支持數據企業發展提供指引。
陳榮輝透露,這份文件目前正在按程序進一步廣泛征求大家意見,很快就會出臺實施。
陳榮輝提到數據分為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三個方面,公共數據文件很快就會印發,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目前正在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個人數據正著手在研究。
關于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文件,他表示前期國家數據局進行了大量調研,總體上來看企業數據價值潛力還有較大的釋放空間。聚焦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重點介紹四個方面的政策考量:
一是保證企業合法用數的權力。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對其能夠對哪些數據進行開發,享有哪些權益存在著疑惑,特別是對于企業采集獲取的外部數據。將考慮企業對其合法獲取的數據,享有法律法規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權力,規定企業在不損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開發利用數據,同時進一步明確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收益分配原則。增強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內生動力。
二是推動企業數據的共享開放。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數據向平臺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對這些資源富集企業掌握的數據,市場普遍充滿期待。出于商業競爭、數據安全等考慮,企業對開放這些數據存在一定的顧慮。對此,將提出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發展鏈主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貢獻行業數據空間,促進大中小企業數據共享共用,引導央國企、互聯網平臺企業開放數據服務能力,支持建立基于可信第三方的互信合作機制,促進跨主體、跨行業、跨領域數據可信流通和融合利用。
三是促進中小企業用“數”創新。中小企業數字化基礎較弱,治數、用數能力亟待提升,要深度推進數字化轉型,推動建立覆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各環節的企業數據資源體系,支持龍頭企業、平臺企業等提供普惠性數據產品和技術工具,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向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數據服務。通過發放算力券、數據券等方式,加大對中小企業采購數據產品和服務的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業用數成本。
四是提升數據合規治理效能。近年來企業的數據合規意識不斷的增強,合規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對有效兼顧數據安全和創新,企業期待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指引,穩定發展預期。所以文件提出,鼓勵企業在防范實質性風險的前提下,針對不同敏感級別的數據和數據處理場景,采取差異化的數據安全與合規管理措施,優化內部合規審批流程。同時,持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規則,建立健全容錯糾錯、盡職免責的機制,降低企業的合規成本。